10/9 止觀法要 上課筆記

10/9 止觀法要 上課筆記
Photo by Iswanto Arif / Unsplash

止觀法要 八城經(三)

第四講

辨識初禪名法:辨識初禪的一切精神現象跟心理活動

禪那心:梵語-思維修 是定的功夫,禪法裡的根本。內心平靜狀態下的思慮。

下定決心平靜氣息—>持續不斷地在同一點上專注於每一次呼吸時從頭到尾的氣息

不刻意使用其他任何方法使氣息變得平靜,這樣定力會跑掉

禪相:有像棉花,雲,霧,蜘蛛網,都有可能。有亮但不扎實,剛開始不是很清晰。依照每個人的狀態會不同。

不執著禪相,不帶目的性,要神通,要有錢,要身體好,帶著動機,容易方法錯誤,走偏,沒有好處。

靜下來,定下來帶有目的性,帶著執著是無法定下來,也無法進入定。

初步的定—>出定,逐一辨識定的心路過程。

止:心專一不亂,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,安安靜靜,心一不亂。

觀:觀察思考,運用佛法的智慧去思考。

修止,念住一個目標,不分別,不改變,即使這個目標不斷地變化。

修觀,觀察目標起,觀察生,觀察苦,觀察滅,觀察無常,各種很細微的境界

專注力,觀察力,一點一點累積的練習。

不是一夜之間搖身一變,是很多很多微不足道的,甚至笨拙的的低調努力,怕就怕,只有低調沒有努力。

修行,

修:學習,聽,思考  

行:不斷地練習,操作。

在能夠定下來前,再用功聽再多佛法,看再多佛書,僅止於學知識層面,

到定的用功,才是修,是精神層面的提升,才能修正我們的息氣,用多角度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盲點。

從已經發生的事情裡學習,然後充分利用,一但你學到你必須學的東西,同樣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。

人和人關係中的失落,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成為更好的自己,卻要求別人是更好的別人。

心跟大腦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,走不出自己的觀念,到哪都是囚禁,無法自由

觸:使感官、對象與心接觸在一起,產生認知對象的心路過程。如果沒有觸,無法產生認知作用。

受:感受對象、體驗對象、享受對象的品質

想:記錄對象的顏色、形狀、名稱等,是記憶的功能

思:達成目標的意志作用。能執行自己的功能(達成目標),接著調整相應心所的功能,統合完成向對象作用的任務,是造成業的最重要因素。

-----業(我們的念頭或行動)使心或心所持續生起,住(存在),滅去。

所以我們的心和心所的活動表現不等於自我 或是永恆,是無常

一境性-使心與心所專注於對象,不分散。

名命根:所有的心所都有命根,它是一種心所。雖然思能決定其他心所的作用,但仍需靠命根灌注生命力給思思慮和其他心所。

作意-負責將心轉向對象,使對象出現於心中。

自尊心很傲慢 甚至很批判 但是良心是謙卑